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承担着培育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使他们坚定信念跟党走、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也面临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偏见、手机与教师争夺学生等挑战,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论课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想和理论入脑入心,需要教材体系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也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主题微电影创作是顺应信息技术、智能手机和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涌现而勃兴的影像形式,它突破了传统影视制作需要专业器材、场地和人员的限制,也契合0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熟谙网络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主题微电影创作的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理论教学润物无声的走进学生心田,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我校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上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强的特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尝试开展了以学生创作主题微电影活动提升概论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创新能力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达到了概论学习入脑入心的效果。
一、微电影的概念界定
从概念上看,学者杨晓林认为:“微电影的定义应该是: 时长少于60分钟(和大电影相区别) ,用数码设备摄制(和早期用胶片拍摄的艺术短片相区别),主要(首先) 是在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及移动设备上播放(和电视栏目片区别),具有电影的讲故事属性(与一般记录性视频相区别)的视频短片。”
二、组织与实施
(1)组织动员并分组。在向学生做组织动员时,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微电影的制作由学生4—6人自由组合建立小组完成,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分别负责资料查询、撰写文案、视频拍摄、剪辑、字幕、配音等工作,在教师发布任务后由组长在超星学习通上完成建组。
(2)活动布置。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完成实践任务布置,由每一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创意微电影,以视频形式记录下来(时长不少于5分钟),选题范围包括:榜样的力量(时代楷模的故事),新时代改革故事,新时代、新生活:当前中国经济、民生(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建设方面)、文化、政治、生态、外交等领域的故事等等。微电影题目自拟,要简明新颖、突出主题。(例如:《破晓》、《戍边》、《尺度•温度》《破茧》《震耳》)。形式例如为公益纪录片、微电影及其他创新创意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以上所列形式。实践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并上镜,视频要求有字幕、内容完整、图像清晰,有创意,评分标准包括创意、字幕、内容、质量四项。片头写明作品题目、团队名称、班级、所有成员姓名。片尾注明所有成员分工情况。另外附件上传小组成员每人不少于200字的反思与收获等总结。
(3)指导与制作
各小组一般在第4周提交题目由教师审核,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后,接下来开始查阅资料、实地参观访问或撰写剧本,第6周提交微电影剧本,教师审核通过后,开始排练及拍摄制作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各团队需要不断讨论,同时分享经验,每个教学班建立企业微信群或在超星学习通建立群聊,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各团队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对普遍性的问题加以指导,另一方面也方便各团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少走弯路提高作品质量。微电影初稿完成后,发给指导教师初审,初审后根据教师的建议完善并完成最终制作。第12教学周提交最终作品到超星平台习思想课程下的分组任务。
(4)评估与总结
各团队将制作好的微电影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同时每位小组成员都要撰写一份总结与反思的报告,内容包括自己在微电影制作负责哪些工作、在制作过程中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技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总结要求图文并茂,记录工作的瞬间。主题微电影制作任务的成绩由教师评定(占比80%)和学生小组间互评(占比20%)组成,此项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构成部分,与其他几项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再与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最终总成绩。同时教师在第14周举行“微电影”放映周,选择其中优秀作品在课堂放映,增强入选小组的荣誉感。在主题微电影创作教学活动结束后由教师和小组代表座谈,主要交流微电影拍摄整个过程中的经验及建议等,由教师汇总并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
三、取得成效
(一)深度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了学生的使命担当
通过微电影课外实践,学生实地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腐、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生动实践,使学生在社会大思政课堂中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党的理论更富生命力、更具鲜活性。在微电影创作等课外实践中,学生则通过查阅资料、剧本创作等方式,从发生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性格、内心状态、拍摄场景等方面多角度深度的学习所要拍摄的内容,才能呈现出一个更完美的作品。也增进了学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而爱护环境、勇于斗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的使命感、责任感。
2.拓展了知识领域,增强了艺术鉴赏力
由于微电影的制作,在技术上超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围,学生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包括微电影制作基本知识、基本工具以及如何运用镜头表达情感等。通过微电影创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也使大学生通过艺术演绎的方式深度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典型实践及发展,深耕理论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及构图、声光镜头等艺术鉴赏力。
3.培养了创新能力,提升了合作意识
在主题微电影创作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组建团队、自主选择拍摄素材和呈现方式,选择性强,实现了主体多元化,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而伴随网络兴起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对视频、摄影、动画、戏剧影视等制作技术有更强的学习和探索热情。从结果来看,学生提交的微电影作品相比其他形式的形式,完成质量和效果普遍较好,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又由于这一任务不可能一个人完成,需要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全员参演和合作拍摄,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大大增强。
三、主题微电影创作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提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学生主题微电影创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也从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但也存在有待改善和提高的问题。第一,学生广泛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责任意识不足、应付了事的情况,导致学生提交的作品水平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部分是因为主题微电影创作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又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学生由于课业负担,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学习软件操作,小组成员之间配合不够,最终导致提交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第二,主题微电影创作指导教师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微电影创作更为精准的指导。由于微电影制作的优点虽然可以突破空间和资金的限制做到全员参与,但不论从内容把握还是技术指导上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不可能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无法做到全部及时处理。而且在中期学生提交作品初稿时,由于数量众多,而教师数量有限,又有繁重的授课任务,无法对学生的作品全部精准的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为保证这一任务的顺利进行,只能从宏观上把握,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继续完成拍摄。因此,要从整体上提高微电影创作水平,第一,应进一步加强与学校技术部门合作,由技术教育中心的教师专门开设微电影制作的讲座,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微电影制作相关的软件操作,同时将查阅有关史料、视频等资料的网站、媒体等推介给学生,减少学生在软件操作和资料查阅方面的盲目性,减少挫折感、增加成就感。另外,加大激励力度,激励学生认真对待这一教学任务,使学生由被动完成任务为主动参与。对于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加以奖励并表彰,同时积极参与各级微电影创作比赛,加大对获奖学生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的成就感不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样就可以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传递,形成良性循环。第二,加大过程管理力度,增加指导教师数量。在学生主题微电影创作过程中,为保证教师有更宽裕的时间对学生完成情况把关,可以在上课之初就布置这一任务,尽早开展相关资料、技能的学习,同时,适当延长中期提交初稿反馈的时间,以方便教师更加充裕的时间对所有作品严格把关、精准纠错。另外,为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可以与其他部门合作或增加学生助理,来帮助教师完成相关指导和评定任务。同时,也应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媒体素养培训,使教师更能胜任对学生主题微电影创作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方面的指导。总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精心指导、默契配合,就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成为“工艺”精湛、“包装”时尚、学生终身受益的“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