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 学科发展-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发展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2015/12/11 08:57:10人浏览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本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思政部于2006年成功申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硕士生导师10名。设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海洋强国战略研究3个研究方向。现有导师9名,毕业研究生28名,在校研究生20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第四轮(20112013)重点扶持学科,学校连续3年、每年5万元的学科建设资金支持,2014年,在第五轮(2014-2016)重点学科评审中,被列为B类重点学科。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思政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按照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目标进行建设。计划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之下,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四个二级学科。

学术队伍情况。经过几年的发展,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学术素养的研究队伍。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2人,45岁以下人员占70.7%。本学科学术梯队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分布科学合理,老中青三结合、高中低相协调;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

科研及成果情况。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研究积累,本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海洋政治、海洋发展战略、区域和谐社会构建、广东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研究、围绕广东海洋大学“三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青年问题研究,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研究方向。4年来,发表科研论文近221篇,其中CSSCI、中文核心期刊75篇;出版相关专著5部。承担科研项目共4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市厅级项目26项,合计经费253.2万。

培养研究生情况。本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共招生研究生48名,其中毕业32名,在读16人。其中有2人获全国优秀研究生;1人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10人获得校级优秀研究生;有两人分别考上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博士,九成毕业生在各类高校就业。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我校思政部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取得了长足进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经过长期的建设,本学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海洋政治、海洋发展战略、海洋法制建设、区域和谐社会构建、广东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研究、围绕广东海洋大学“三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青年问题研究,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效显著,撰写了一批为国家职能部门和省政府部门领导决策提供的研究报告。为实施广东省建设 “海洋强省”及振兴粤西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本学科支撑课程建设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各门课程开设齐全,教学改革力度大,教学水平档次较高。特别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单独设课、形势与政策课专家备课等居本省前列。现有省级优质课二门,校级精品课二门,校级优质课三门。这些条件可以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要求。

本学科具有鲜明特色。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洋文化和海洋政治;南海问题与海洋发展战略、海洋法制建设;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及土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研究方向,在省内外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方向特色鲜明,主持承担的国省部级课题多,学术水平高,科研成绩显著,撰写了一批为国家职能部门和省政府部门领导决策提供的研究报告。为实施广东省建设 “海洋强省”及振兴粤西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科研平台较多。目前本学科拥有国家海洋局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台湾研究中心两岸海洋问题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思政部海洋政治与战略研究室。广东海洋大学南路革命研究所。

2、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第一,虽然国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校层面也比较重视,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建设经费,很多好的思路无法落到实处。

第二,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教师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比较欠缺,学术团队的培育比较困难,科研方向团队尚未真正形成,教师基本上各自为阵。

第三,我校地处偏僻,人才引进困难,信息相对闭塞,学术交流成本高,获取高层次的课题和发表有影响的论文较难。

第四,人才引进不够主动;缺少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不高。思政课专项经费又不能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导致学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第五,马克思主义学科队伍力量尚有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未来的几年内面临一些学科带头人相继退休,现有队伍中中青年人员能否完成任务交接,有能力担当此重任。学科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讲比较薄弱、研究方向不够集中。

第六。,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科研梯队结构不甚合理,缺少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偏少。部分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科研积极性不高;研究生招生数量有限,且对其潜力挖掘不够。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路和举措

1、建设思路

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起步晚、力量尚不够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同时,应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主于,以教材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形成研究与教学一体化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以创新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管理创新、经费投入为保障,全面提高质量。

特别是,要在能够形成学科优势的研究领域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中重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海洋强国战略实现突破、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中重点在“南路革命研究”这一领域实现突破。

第一,形成学科建设的主干队伍。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在学科内部与跨学科之间组织整合人才。将原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队伍,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二级学科归口,选择和确认每位导师所在的一级学科特别是二级学科,并根据本学科的性质和要求,重新凝炼和确立研究方向。明确学科归口,有计划地抓好主干队伍学术水平和教研质量的提升,抓好队伍的研究方向和领域的调整,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后续人才,全面加强学科专业队伍建设。

第二,要力争尽快形成学科共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四个二级学科有其一定的学科独立性,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二级学科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要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教育”为的学科边界

第三,明确研究对象、准确定位功能。必须在研究团队中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的如下目标: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教育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二级学科的建设,要特别突出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着眼点,凝炼研究方向和确定研究领域。

2、建设举措

为了加快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步伐,必须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系列成果支撑体系通过培养团队成员的学科意识,夯实学科建设基础。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是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质量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目前的学科队伍建设情况,要挖掘现有人才队伍潜力,整合学校相关学科力量,吸引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支有实力、有潜力的学科队伍。学科建设依托相关科研团队,加强团队组成和整合,形成老中青结合的若干团队,形成“大思政”理念并促成落实,改变理工类院校管理层不重视思政课的氛围形成和学科建设的局面。

第二,优化学科结构。在原有研究方向基础上,凝练与我校特色相结合的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海洋强国战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南路革命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三,学科研究以课题为载体,搭建联合攻关的学术平台,提升学科建设凝聚力;实行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负责制、细化发展目标、明确建设责任;成立院级研究机构,实行团队攻关方式,对重大现实问题展开重点研究;向主管领导与学校财务部门反映实际情况,争取思政课专项经费向学科建设开放。

第四,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加大优秀成果奖励力度,特别是对国家级项目和一区、二区核心期刊论文加大奖励力度;

第五,加强队伍建设力度。组织学术带头人考察兄弟院校学科建设先进经验,完善学科点运行机制;派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做访问学者,学习研究的前沿性理论与知识;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层次和类别的学术研讨会和协作研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课题协作、实验指导、教师培训等途径和形式,形成一批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模式以及富有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