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与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公正问题研究 - 学术信息-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学 >> 学术信息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与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公正问题研究

2015/11/20 15:12:43人浏览

       刘恕淼  朱向莹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关于社会公正的问题成为了我国面临的现实中更为重大的理论问题。目前,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视日益加大。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很多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不公正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然而要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平和正义则是基础。
关键词:社会公正观;高校非学历考试;研究分析
    研究非学历考试公正问题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本文就高校非学历考试的不公平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为指导思想,研究实现社会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理论依据,广泛收集相关的文献、书籍,经过学术分析和理论探究进行研究,旨在构建良好的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 社会公正观及高校非学历考试公正概述

1.社会公正观
(1)公正的含义
所谓的公正也就是公平与正义,是指每个人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的权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灵魂,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社会公正的价值
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对塑造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社会公正观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解决问题时参考的标准。总的来说,社会公正观有着它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具体体现在缩小利益差距、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利益矛盾等方面。社会公正观既与社会经济、人的发展阶段相联系, 也与一定民族和社会的文化发展状态相关联,它既体现为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评价制度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尺度。
(3)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关于社会公正观,党在社会主义的不同时期对社会公正观观都有不同的阐述。在社会公正观原则的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来说,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基本权利平等原则、共享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和补偿原则。
2.高校非学历考试公正
(1)高校非学历考试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习逐渐成为了贯穿人一生的任务。教育的形式和教育制度也逐渐多样化。随之,非学历证书考试快速发展起来,这是一种提供个人能力证明的证书考试,现阶段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非学历证书考试,比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已成为社会公认的高校考试。但是,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非学历考试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大不足的。
(2)高校非学历考试的社会作用
    高校非学历考试制度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有效机制,有利于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促进社会人才资源有序流动。可以说,非学历证书考试符合大众化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要求,符合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这种考试制度的存在可以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也可以增加其就业机会。
(3)高校非学历考试公正问题的提出
    目前,许多学者对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的意义、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忽视了对现阶段社会上出现的高校非学历考试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就以考试制度为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通过参加考试获得更高学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以提升社会地位,成为了很多学者的梦想。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可以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满足个人对自我发展的需求,也促进了个人发展机会的均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近年来,漏题、泄题、辅助作弊等考试公正问题进一步突出,这是对社会公平秩序的破坏,也是对全体考生的不公平,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观
马克思、恩格斯二人对社会公正观进行更为系统的阐述,马克思社会公正观本质上是关于彻底消灭阶级斗争为根本要求的,所有人平等权利和平等义务相统一的、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条件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观存在于对唯物史观的研究中,他们认为社会公正观的实现是以社会制度的公正为基础的,具体表现在平等与自由、按劳分配的制度、社会调剂、人的基本权利与尊严、以人为本和对不公平的现象的批判这6个方面。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思想
    我国社会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分配不均、就业不公平、教育制度不公平、医疗住房不公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正式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思想,包括实现社会公正的举措,包括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规划。
3.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是指导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实现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角度对社会公正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可以构建良好的社会公正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本身,可以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三、 高校非学历考试公正问题
1.高校非学历考试公正问题的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考试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也越来越多。考前漏题、泄题现象时有发生;考试过程中,考场纪律不够严格,辅助作弊现象仍然存在;考试成绩不公正,随意篡改现象等,这些造成了对一大部分人的极大不公平,因此,人们对于考试制度公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教育考试公正与教育考试质量密切相关,它们共同构成教育考试的两大支柱,都值得重视和研究。
2.高校非学历考试公正问题的成因探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作弊技术的进步,为考生作弊提供了手段。再加上,人们欲望的增加,又为考生作弊提供了根本条件。考场纪律不够严格,考官不够负责,考生难以自律,还有一些考务管理人员徇私舞弊,这些都构成了公平考试的障碍。3.3高校非学历考试公正的社会影响
对于考试中的不公平现象,如果不加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不仅会对教育考试机构产生重要消极影响,而且会对社会和谐产生负面作用。要使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的更加公平合理,必须重视教育考试公正问题。只有做到了教育考试的公平,才可以稳定社会秩序,才能为社会选拔出更为优秀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维护高校非学历考试公正的对策建议
1.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为指导
    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指导研究解决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公正问题是保证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公正的现实课题,值得我们的重视与研究。我们应结合现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为指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
2.借鉴国外维护考试公正的对策经验
   首先要认识到考试公平不是一个狭义的公平,换句话说,考试的公平实际上是指考试内容、考试待遇和考试制度的公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还有区域之间的公平。要从根本入手,提高个人素质,避免考试作弊思想的产生。教育部门加大力度整治考场作风,考务人员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政府机关也要做出具体措施,实现高效非学历考试的公平。      
3.构建中国特色的维护高校非学历考试公正的制度体系
 实现教育考试公正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状况,从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教育考试法治化建设、构建诚信和谐的考试氛围和改革教育考试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公正体系,为社会公平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思.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6).
[2]吴佩芬.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探析[J].齐鲁学刊,2011(5).
[3]王晓青.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J].宁夏党校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