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敏
摘要:研究生初入科学之门缺乏锻炼、学术功力尚欠缺,提升学术研究能力需训练基本功,转变思维方式,培养文献检索与综述、科研选题及学术研究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与撰写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学术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26-01
初入学校的研究生学习愿望很高,学习热情很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有一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但较之本科阶段形成的较强的学习能力而言,其学术研究能力相对弱势,有一种说法是“研究生就是大五”,是大学五年级,其思维方式还处于课程学习向科研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如初接触研究问题时表现出“无从下手”、懵懵懂懂、查阅文献不少但分类标记管理混乱,不会进行文献综述,以致浏览过的有价值的文献再回头去看要反反复复查找几遍,甚至查不到、记不得,费时费工、效率低,苦闷于找不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没有研究思路,很长时间进入不了研究状况,在是否有研究价值的疑问面前“徘徊不前”,等等。虽然经过苦闷和徘徊的煎熬,终于有信心开展学术研究了,但由于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发表学术论文时难免拼拼凑凑、抄抄写写,甚至进行一点“仿真”就是创作了。在学位论文答辩时表现出研究内容逻辑性不强、讲解语句断断续续,凡此种种。笔者思虑良久,认为这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一个现实性问题。
学术研究能力体现在文稿撰写和文献综述两大重要方面。由于研究生知识积累少、科研经验欠缺,尽管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但对于新手上路的研究生来说,驾轻就熟地开展学术研究还欠功力。三年一晃而过,如何在师生的督导下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笔者拙笔浅析。
一、转变思维观念
研究生教育初期,学位课的学习任务较重,研究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课程学习和积累知识的阶段。由于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完成学习任务还是很轻松的。在这段时间导师有意识地进行科研培养,可以使研究生尽早进入研究角色,从三方面入手: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意识,有针对性地“参与”选课工作;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科研意识,查阅文献资料,并要求进行综述;进行科学选题准备,寻找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抓住这几个环节,转变观念势必成为一条顺畅的渠道。
1.选课
有针对性地选课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的责任心和神圣感,促进思维观念的转变。选课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知识架构的宽广度和研究能力的基础,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必须思虑全面、慎重而行,决不可随意圈点。选课既要考虑研究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的要求和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要把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而作为刚入校的研究生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导师的作用很明显,及早确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优先选择对研究生培养和应用性强的基础课程,对于一些需用但选课中没有的课程采取自修的方式,同时,注意吸收和采纳新知识、新技术。
2.查阅文献
查阅文献及资料是科研工作的基本功。许多研究生在做这项工作时并不注意与所研究课题的直接关系,对阅读书籍很积极,殊不知学术上的新见解总是最先发表在杂志和学报上刊登的论文。阅读文献是发现问题、寻找选题切入点的关键一步。精读一系列的文章,然后写一篇综述,对各学派的见解或各种研究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将有助于选择科研选题的突破口。阅读越多,则融会贯通;很少或懒于阅读,抱残守缺,焉能有所见解。阅读文献对研究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锻炼。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年有上百万篇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发表与出版,很多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都得益于这样一项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使自己跟上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科技发展的步伐,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景。因此,研究生要学会查阅文献并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还要有一套知识管理的系统,如文献标记、札记、笔记、复印件、计算机信息存储等,使学习与研究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3.文献综述及选题
把若干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即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属于研究的资料性工作,是研究的前期工作。阅读文献并综述,了解国内外的研究主流及创新研究成果,分析积存的问题、存在的缺陷等等,这些前期工作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储备了蓄势待发的研究潜力,在大量研究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实践经验指导下剖析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对拟解决的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思路,对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技术实现手段有一定的设想,能够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思路,为科学选题进行充分准备。
二、科学选题
选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弄清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等。
1.选题的目的、意义
从现实需要方面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的实际作用及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很具体,针对性强,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或写明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通过分析实际装备,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2.选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研究生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把课题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研究的子课题。
3.选题的研究方法
确定研究方法是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如要用试验法,则要讲清试验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试验方法等,最好能把试验方案附上。
科研选题是很富有创造性的科学活动,从信息的搜集、获得、整理、加工到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都是研究生的任务。这一方面要注意文献中不同作者的特点和差别,特别注意研究中“空白”和“不一致”的地方,寻找知识上的“空挡”,对平凡的、琐碎、不起眼的“疑点”不放过探索;另一方面,广泛浏览各种资料,将新技术、新原理“移植”到研究的问题上,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选题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做紧迫而有实际价值的工作,尽可能选择前沿性、实用性强的课题;选题宁肯窄,但要深,“窄小精深新特奇”是选题的一个大原则。这一原则说明,选题“忌大、忌广、忌空、忌泛”,尽可能“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4]导师应综合自身对学科前沿动态的把握、科研工作的经验、科研课题的实际需要,指导硕士生选定论文研究的方向,注重研究生的志趣,对选题通过考察产生强烈的兴趣并渴望进行研究,指导研究生撰写选题报告。
三、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以“求是”为使命。“求是”指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事物运行的规律,其中还包括“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研究生如何做学问?如何提高学术研究的能力?“求是”是根本,其根源还需从研究生自身出发进行分析。研究生知识面窄,知识积累少,从事科研的经验少,再加上有时懒于动手或惧怕动手,难免不知道写什么或怎么写,写作过程中创新能力不强,写的文章没有自己的思想,还有的对审稿意见不够重视,没有领会审稿人的意见,不能帮助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原地踏步没有拓展思维。另外,研究生是创造性的群体,不是打工仔,不能让导师拉着走路。诸如种种,抑制了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做学问以“求是”为使命,研究生必须经常思考和总结。思考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可以发表见解,评述自己的看法。每一位毕业的研究生都有一段刻骨铭心、艰苦奋斗的学术研究经历,如若没有这样的磨炼,势必体验不到做学问的苦处和毕业时的喜悦。在求学的历程中,思维之宽广、之敏捷是每一位成功的研究生已然达到的研究境界。只有在这样恬静宽广的研究氛围内做学问才能研究出问题的症结,提出研究的方法,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所以,研究生必须沉下心来做学问,必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做学问的根系。抓住这根做学问的“稻草”就会逐渐产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达到学术研究的更高境界。浮躁和急功近利是不行的,拼凑出来的文章体现不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泛话、大话太多,甚至由于自身研究不够细致、不够深入,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大多延续和继承了以往的研究手段,自信不足、表述能力孱弱,以致弱化了“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探索劲头。因此,为了强化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力图在文献综述、科学选题、撰写开题报告等三大环节的工作中突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把好自身的关口,从自我做起,经常思考和总结,才能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才能写出润色已久的独具匠心的优秀学术论文,达到提升学术研究能力的目的。